“黄台之瓜何堪再摘”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,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深沉的哀伤与无奈。这句话最早出自唐代的一首诗,后被广泛引用,成为形容国家、家族或个人在遭受重创之后,再也无法承受更多打击的象征性语句。
“黄台”原指一个地名,传说中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建的一处园林,也有人认为“黄台”是象征皇权的代称。“瓜”则代表国家或家族的根基,寓意着脆弱而珍贵的事物。整句话的意思是:黄台上的瓜已经很脆弱了,怎么还能再被采摘?它暗喻着国家或家族在经历了多次打击和破坏之后,已经不堪重负,再也经不起任何进一步的伤害。
这一说法最著名的出处是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的一个故事。据传,唐高宗时期,武则天因权力斗争而对李唐宗室进行打压,许多皇子被贬或遭害。其中,有一个皇子名叫李贤,他曾在自己的诗中写道:“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三摘犹尚可,四摘抱蔓归。”这首诗通过“摘瓜”的比喻,表达了他对家族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。后来,“黄台之瓜何堪再摘”便成了对这种悲凉境遇的概括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黄台之瓜何堪再摘”多用于形容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在经历多次挫折和创伤之后,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。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回响,也是一种现实的警示,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成果,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。
总的来说,“黄台之瓜何堪再摘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典故,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反思与情感表达。它承载着古代人的智慧与忧思,也映射出今天社会中对于稳定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切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