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遑暇食的意思是什么】“不遑暇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忙碌或紧张的状态下,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,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 | 不遑暇食 |
拼音 | bù huáng xiá shí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及楚,楚子问之,对曰:‘臣尝从君而战,未尝敢忘君之恩。’王曰:‘子有功于国,吾当报之。’于是赐之酒,酒酣,王曰:‘子不遑暇食,何以自养?’” |
释义 | 指因事务繁忙,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,形容非常忙碌或紧张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来形容工作、任务繁重,无暇顾及日常生活。 |
近义词 | 废寝忘食、忙得不可开交 |
反义词 | 闲来无事、悠然自得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不遑暇食”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原文中提到楚王在宴会上询问一位大臣为何“不遑暇食”,意思是问他是否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吃饭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,用来形容人过于忙碌,甚至忽略了基本的饮食需求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不遑暇食”虽然不如“废寝忘食”那样常见,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的场合中仍然会使用,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工作状态或社会压力时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工作场景:
“最近项目赶得紧,大家都忙得不遑暇食,连午饭都常常忘记吃。”
2. 学习场景:
“备考期间,他几乎不遑暇食,只为了能多复习一点内容。”
3. 生活场景:
“自从孩子出生后,她每天忙得不遑暇食,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。”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不遑暇食”强调的是“无暇吃饭”,而非单纯指“忙碌”。因此,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。
- 该成语较为文言化,不适合用于日常口语交流,更多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文学作品中。
五、总结
“不遑暇食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因过度忙碌而忽略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观察,也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要注意劳逸结合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