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嗷嗷待哺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嗷嗷待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婴儿或幼小动物对食物的强烈渴望和依赖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饥饿时发出的叫声和等待喂食的状态,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嗷嗷待哺 |
拼音 | áo áo dài bǔ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;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;无念尔祖,聿修厥德。……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;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”(注:原意为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,后演化为“嗷嗷待哺”) |
释义 | 形容婴儿或幼小动物因饥饿而发出急切的叫声,等待喂食的状态。也比喻人或事物极度需要某种东西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婴幼儿的饥饿状态,也可引申为对资源、支持或帮助的迫切需求。 |
近义词 | 饥肠辘辘、饥不择食、嗷嗷待食 |
反义词 | 饱食终日、饱暖思淫欲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育儿场景
“宝宝哭得嗷嗷待哺,看来是饿了。”
2. 文学作品中
“在那个饥荒年代,百姓嗷嗷待哺,生活苦不堪言。”
3. 比喻性用法
“公司急需资金支持,员工们嗷嗷待哺,希望尽快得到援助。”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- 误用点:有人将“嗷嗷待哺”误用于形容成年人的饥饿,其实更适用于婴幼儿或幼小生物。
- 注意点: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,口语中较少使用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。
四、总结
“嗷嗷待哺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主要用来形容婴幼儿因饥饿而发出急切叫声的状态。它不仅可用于描述真实的生理需求,也可以引申为对某种资源或帮助的迫切渴望。在写作中合理运用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