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严选问答 >

沙丘城下寄杜甫

2025-09-20 20:06:59

问题描述:

沙丘城下寄杜甫,蹲一个大佬,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0 20:06:59

沙丘城下寄杜甫】唐代诗人李白在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一诗中,表达了对好友杜甫的思念之情。此诗虽简短,却情感真挚,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彼此才华的欣赏。

一、

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是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诗,作于公元745年左右。当时,李白与杜甫曾在山东一带游历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后来二人分别,李白独自来到沙丘城(今山东境内),写下此诗,寄托对杜甫的思念。

全诗如下:

> 我来竟何事?高卧沙丘城。

> 城边有古树,日暮一蝉声。

> 谁知我心事?抱瓮不言名。

这首诗语言朴素,意境深远。诗中“我来竟何事?”一句,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;“城边有古树,日暮一蝉声”描绘了沙丘城的寂静与萧瑟;而“谁知我心事?抱瓮不言名”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对知己的思念。

二、诗歌分析对比表

项目 内容
诗名 沙丘城下寄杜甫
作者 李白
创作时间 公元745年左右
地点 沙丘城(今山东境内)
主题 对杜甫的思念与孤独感
诗体 五言绝句
语言风格 简洁质朴,意境深远
情感表达 孤独、思念、感慨
诗句赏析 “我来竟何事?”——表现诗人内心的迷茫;“谁人知我心事?”——表达对知己的渴望
诗中意象 古树、蝉声、沙丘城等,营造出孤寂氛围

三、背景与意义

李白与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,虽然性格迥异,但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。他们在天宝三年(744年)相遇,并一同游历山东等地,留下了“诗仙”与“诗圣”的佳话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两人最终分道扬镳,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

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。诗中没有直接提及杜甫的名字,但却处处流露出对他的怀念。这种含蓄而深情的表达方式,体现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。

四、结语

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虽篇幅短小,却情感深沉,是李白诗歌中少见的抒情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思念,也反映了他对人生、理想的思考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白的内心世界,以及他与杜甫之间那份超越时代的真挚友谊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