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身体力行什么意思】“身体力行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不仅在口头上表达某种理念或主张,更在实际行动中去践行它。这个成语强调了“知行合一”的重要性,即不仅要懂得道理,更要付诸实践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身体力行 |
拼音 | shēn tǐ lì xíng |
含义 | 不仅在言语上表达,更在行动上实践 |
出处 | 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”后引申为“身体力行” |
近义词 | 言行一致、知行合一、以身作则 |
反义词 | 言而无信、纸上谈兵、言行不一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赞扬他人或自我激励,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身体力行”中的“身”指身体,“体”是整体,“力”是力量,“行”是行动。合起来就是“用身体和力量去实践”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儒家思想,强调个人应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,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。
例如,在教育领域,教师如果只是讲解知识而不亲自示范,就难以真正引导学生;而在工作中,一个领导者如果只说不做,也难以赢得下属的尊重与信任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日常生活中:
“他不仅常说环保的重要性,还坚持每天垃圾分类,真是身体力行。”
2. 工作场合:
“领导带头加班赶项目,员工们也纷纷效仿,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,这正是身体力行的表现。”
3. 教育环境:
“老师不仅教学生读书写字,还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诚信与责任,真正做到身体力行。”
四、结语
“身体力行”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,更是对社会风气的推动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说了什么,而在于做了什么。只有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中,才能实现真正的改变与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