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耷拉的意思】“耷拉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,常用于描述物体或身体部位下垂的状态。在日常生活中,这个词多用来形容耳朵、眉毛、头发、尾巴等部位因重力、情绪或生理原因而向下垂落。下面将从词义、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。
一、词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动词/形容词 |
基本含义 | 指某物因重力、情绪或生理原因而下垂 |
常见对象 | 耳朵、眉毛、头发、尾巴、眼皮、下巴等 |
情感色彩 | 多为中性,有时带有消极或疲惫的意味 |
使用场景 | 日常口语、文学描写、动物行为描述等 |
二、具体用法举例
1. 耳朵耷拉:形容狗或其他动物的耳朵因疲劳、情绪低落或生理特征而自然下垂。
- 例句:那只小狗因为跑得太累,耳朵都耷拉下来了。
2. 眉毛耷拉:形容人因疲倦、不高兴或衰老而导致眉毛下垂。
- 例句:他一脸疲惫,眉头也耷拉了下来。
3. 头发耷拉:指头发因潮湿、油腻或缺乏梳理而贴在脸上或肩膀上。
- 例句:她刚洗完头,头发湿漉漉地耷拉在脸上。
4. 尾巴耷拉:常用于动物描写,表示动物处于放松、无精打采或受惊的状态。
- 例句:猫看到陌生人时,尾巴立刻耷拉下来。
5. 眼皮耷拉:形容眼睛因困倦或疲劳而难以睁开。
- 例句:他熬夜后,眼皮总是耷拉下来。
三、与类似词语的区别
词语 | 含义 | 与“耷拉”的区别 |
下垂 | 一般指物体因重力自然下落 | 更偏向物理状态,较少用于情绪 |
垂下 | 强调动作,如“手垂下” | 多用于主动或被动的动作 |
塌陷 | 多用于结构或形状变化 | 常用于形容内部塌陷,非表面状态 |
四、总结
“耷拉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语,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表达中。它不仅描述物体的物理状态,还能传达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。在写作中适当使用“耷拉”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动词/形容词 |
含义 | 物体或身体部位因重力、情绪或生理原因下垂 |
常见对象 | 耳朵、眉毛、头发、尾巴、眼皮等 |
情感色彩 | 中性或略带消极 |
使用场景 | 口语、文学、动物描写 |
类似词 | 下垂、垂下、塌陷(根据语境不同) |
通过以上内容,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耷拉”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