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严选问答 >

成语侧目而视的故事由来是什么

2025-09-30 17:00:22

问题描述:

成语侧目而视的故事由来是什么,急!求解答,求别无视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30 17:00:22

成语侧目而视的故事由来是什么】“侧目而视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意思是用斜眼看人,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感到轻视、不满或畏惧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,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历史意义。

一、成语释义

成语 侧目而视
拼音 cè mù ér shì
解释 用斜眼看着,形容轻视、不满或害怕的态度
出处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用法 多用于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负面情绪

二、成语故事来源

“侧目而视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在楚汉相争时期,项羽是西楚霸王,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,但性格刚愎自用,不听劝谏。他的部下中有一位叫范增的谋士,曾多次劝他不要轻信刘邦,但项羽始终不听。

后来,范增因不满项羽的专断行为,愤然离去。当时有人对范增的行为表示不满,说:“项王不听范增之言,如今范增离去,众人皆侧目而视。”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项羽不采纳忠言、导致良臣离去的失望与不满。

从那时起,“侧目而视”逐渐演变为一个形容人对他人轻视或不满的成语。

三、成语演变与现代使用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侧目而视”不再仅仅用于描述对项羽的不满,而是广泛用于各种场合,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屑、反感或畏惧。

例如:

- 在职场中,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却高高在上,同事可能会对他“侧目而视”。

- 在社会新闻中,某些公众人物做出不当行为后,民众也常以“侧目而视”的态度看待他们。

四、总结

“侧目而视”源于《史记》,最初是形容对项羽不听忠言的不满,后来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,用来表达对他人轻视、不满或畏惧的情绪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历史的智慧,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际关系的敏感与反应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侧目而视
出处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原意 对项羽不听忠言的不满
现代用法 表达轻视、不满或畏惧的态度
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政治与人性的复杂关系

通过了解“侧目而视”的故事由来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,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语言的丰富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