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虞兮虞兮奈若何全诗】《虞兮虞兮奈若何》是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一段诗句,出自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作的《垓下歌》。这首诗表达了项羽在四面楚歌、兵败如山之际,对爱妃虞姬的深情与无奈。
一、原文
《垓下歌》原文如下:
> 力拔山兮气盖世,
> 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> 骓不逝兮可奈何,
> 虞兮虞兮奈若何!
其中,“虞兮虞兮奈若何”是整首诗中最著名、最感人的一句,表达了项羽面对失败和离别时的悲怆与无助。他感叹自己虽有万夫不当之勇,却无法扭转战局,也无法保护心爱之人。
二、关键信息整理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《垓下歌》 |
作者 | 项羽(西楚霸王)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诗句 | “虞兮虞兮奈若何” |
背景 | 垓下之战,项羽被刘邦围困,四面楚歌 |
情感基调 | 悲壮、哀伤、无奈 |
主题 | 英雄末路、爱情与离别 |
文化影响 | 成为后世文学、戏曲、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|
三、历史背景简述
垓下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后,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役。项羽虽然勇猛无敌,但因战略失误,最终被刘邦联合诸侯围困于垓下。此时,楚军士气低落,军心涣散,而汉军则步步紧逼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项羽夜闻楚歌,感慨万分,遂作《垓下歌》,抒发自己对命运的不满与对虞姬的深情。虞姬也随即赋诗回应,最后自刎以明志,成就了“霸王别姬”的千古绝唱。
四、文化意义
“虞兮虞兮奈若何”不仅是项羽个人情感的表达,更象征着英雄末路的悲壮与人性的复杂。它被后人广泛引用,成为诗词、戏剧、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,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情、英雄主义与悲剧美学的深刻理解。
五、结语
《虞兮虞兮奈若何》作为一首短小精悍却情感深沉的诗句,不仅记录了一位英雄的最后时刻,也反映了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与挣扎。它超越了时代,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