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始作俑者啥意思】“始作俑者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批评那些率先做某件不好的事情的人。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都比较深刻,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。
一、词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始作俑者 |
拼音 | shǐ zuò yǒng zhě |
含义 | 比喻第一个做坏事或引发不良后果的人 |
出处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”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指引发问题的源头人物 |
近义词 | 首恶、罪魁祸首 |
反义词 | 先驱、带头人(在正面语境中) |
二、出处与背景
“始作俑者”最早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原文是:
> “仲尼曰: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’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,孔子说:“第一个制作人形陶俑的人,大概不会有后代吧!”这里“俑”指的是古代陪葬用的陶俑。孔子认为,制作人形陶俑是一种残忍的行为,所以批评这种行为的发起者。
后来,“始作俑者”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首先做坏事、开创恶劣先例的人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示例 |
批评不良行为 | “这次公司内部腐败事件,始作俑者就是那位部门主管。” |
描述历史事件 | “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几个野心家。” |
日常口语 | “这事儿闹大了,都是你起的头,你是始作俑者。”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语气较重:该词多用于批评,不宜用于褒义场合。
2. 强调“第一人”:必须是第一个发起或推动某种负面行为的人。
3. 避免误用:不能随便用于普通人或中性行为,否则容易引起误解。
五、总结
“始作俑者”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评判色彩的成语,原意是指第一个制作人形陶俑的人,后来引申为“第一个做坏事的人”。它常用于指责那些引发不良后果的源头人物,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。
如果你在写作或说话中遇到类似情况,可以用“始作俑者”来明确指出责任归属,但要注意语境和语气,避免误用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