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耜怎么读】“耜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,常见于古代农具名称中。很多人在阅读古文或历史资料时,会遇到这个字,但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和含义。本文将对“耜”字进行详细解析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。
一、
“耜”是古代的一种农具,主要用于翻土。它的读音为 sì(第四声)。该字属于形声字,由“耒”和“寺”组成,其中“耒”表示与农具相关,“寺”则表声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耜”字使用频率较低,主要出现在历史、农业相关的文献中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汉字 | 耜 |
拼音 | sì |
注音符号 | ㄙˋ |
部首 | 耒 |
笔画 | 13画 |
结构 | 左右结构 |
五笔编码 | JYNA |
释义 | 古代一种农具,用于翻土 |
出处 | 《说文解字》、《诗经》等古籍 |
现代使用情况 | 较少使用,多见于古文或专业术语 |
相关词语 | 耜耕、耜田、耜器 |
三、拓展知识
“耜”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中,是古代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。在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中有“十月纳禾稼,黍稷重穋,稻麻菽麦,瓜瓞唪唪。朋酒斯飨,曰杀羔羊,跻彼公堂,称彼兕觥,万寿无疆。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“耜”,但可以推断当时已有类似的农具。
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,“耜”逐渐被更先进的农具取代,但在一些地方仍保留着传统农耕方式,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仍有“耜”的用法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耜”虽然是一个生僻字,但在了解古代农业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如果你在阅读古籍时遇到这个字,不妨记住它的读音和基本含义,有助于提升你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理解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