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投闲置散的意思】“投闲置散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把人或事物安排在不重要的位置上,使其没有实际作用或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事管理不当、资源浪费或人才未被合理使用的情况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投 | 安排、放置 |
闲 | 没有事情做 |
置 | 放置 |
散 | 分散、不集中 |
整体意思是:将人或事物放在没有用处的地方,使其处于闲置或分散的状态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,常用于批评人事安排不合理、人才浪费的现象。例如:
- 出处:《宋史·赵抃传》:“人主之德,莫大于知人,而用人之道,贵于得当。若投闲置散,是弃贤也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书面语,带有批评意味,常见于政治、企业管理、教育等领域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人浮于事、大材小用、才不配位 |
反义词 | 量才录用、人尽其才、物尽其用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企业招聘 | 公司招聘了一批高学历人才,却让他们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,属于“投闲置散”。 |
政治管理 | 部门中存在大量冗员,缺乏明确职责,导致“投闲置散”现象严重。 |
教育领域 | 学校教师资源分配不均,部分教师长期无课可教,形成“投闲置散”。 |
五、总结
“投闲置散”强调的是资源或人才的浪费,是一种对管理不善的批评。在现代社会中,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,都应该重视人才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,避免因“投闲置散”而导致效率低下、成本增加等问题。
通过科学的人事管理和资源配置,才能真正实现“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”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