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 > 严选问答 >

不郎不秀典故

2025-09-29 18:40:40

问题描述:

不郎不秀典故,求大佬施舍一个解决方案,感激不尽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9 18:40:40

不郎不秀典故】“不郎不秀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原意是指既不像郎官,也不像秀才,用来形容人没有才能、平庸无能。后来这个成语多用于讽刺那些在官场或社会中表现不佳、能力不足的人。

一、典故来源

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中记载:“今之言士者,谓之‘不郎不秀’,则其人无所依归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现在人们说某人“不郎不秀”,说明这个人没有明确的身份或地位,既不是官员(郎),也不是有才华的士人(秀)。

这里的“郎”指的是朝廷中的低级官吏,“秀”则是指通过选拔考试的优秀人才。因此,“不郎不秀”最初是用来描述那些既没有官职,又不具备突出才能的人。

二、引申含义

随着时间的发展,“不郎不秀”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力平庸、毫无建树,或者在某个领域中表现不佳、不被认可。

例如:

- 他工作能力一般,同事都说他是“不郎不秀”的人。

- 这个演员演技差,观众都称他为“不郎不秀”。

三、使用场景

场景 用法示例
职场评价 他虽然努力,但能力有限,算是“不郎不秀”的员工。
学术评价 这篇文章内容空洞,缺乏深度,简直是“不郎不秀”。
社会评论 这些官员不作为,真是“不郎不秀”的代表。

四、总结

“不郎不秀”源自古代对士人身份的区分,后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能力平庸、表现不佳的人。它不仅具有历史背景,也广泛应用于现代语言中,尤其在批评和讽刺时较为常见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 不郎不秀
出处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
原意 既不像郎官,也不像秀才,形容无能之人
引申义 平庸、无能、不被认可
使用场景 职场、学术、社会评论等
情感色彩 贬义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