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浒传第四回讲述什么内容】《水浒传》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,作者为施耐庵。第四回是整部小说中非常关键的一章,主要讲述了鲁达(即后来的鲁智深)在五台山出家,以及他因性格豪放、不守佛门戒律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。
一、
第四回的标题为“赵员外重修文殊院,鲁智深大闹五台山”。这一回主要围绕鲁达出家后的生活展开,他虽然被赵员外资助进入五台山文殊院出家,但因性情暴烈、不守规矩,最终导致他在寺庙中大闹一场,最终被赶出山门。
故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1. 赵员外出资让鲁达出家:赵员外因感激鲁达曾救过他的女儿,决定送鲁达到五台山出家,以求平安。
2. 鲁达初入佛门:鲁达进入五台山文殊院,被取法名“智深”,但他对佛门规矩并不在意。
3. 鲁达行为失当:他饮酒、打架、不守清规,甚至在寺庙中大闹,影响了僧众的修行。
4. 被逐出山门:由于屡次违反寺规,最终被方丈和众僧驱逐,离开五台山。
二、内容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回目标题 |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,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|
| 主要人物 | 鲁达(鲁智深)、赵员外、五台山僧人 |
| 故事背景 | 鲁达因救人被官府追捕,赵员外资助其出家避难 |
| 出家原因 | 为躲避官府追捕,赵员外送鲁达至五台山出家 |
| 出家地点 | 五台山文殊院 |
| 鲁达表现 | 不守佛门戒律,饮酒、打架、行为狂放 |
| 事件发展 | 多次违反寺规,最终被逐出山门 |
| 结局 | 鲁智深离开五台山,继续流浪,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|
三、简要评价
第四回通过鲁达在佛门中的种种不羁行为,展现了他性格中刚烈、豪迈的一面,也为他后来成为梁山好汉奠定了基础。同时,这一回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戒律的重视,以及个体与制度之间的冲突。
这一回虽篇幅不长,但情节紧凑,人物形象鲜明,是《水浒传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章节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