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带断字的成语有哪些】在汉语中,“断”是一个常见的字,常用于表示“中断、截断、判断、断定”等含义。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“断”字,这些成语不仅富有表现力,还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、行为或结果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“断”字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。
一、
“断”字在成语中使用广泛,常见于描述关系断裂、行为中断、判断果断等情境。有些成语强调“断”的动作,如“断章取义”;有些则强调“断”的状态,如“断绝往来”。通过了解这些成语,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,并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。
以下是部分带有“断”字的成语及其释义:
二、带“断”字的成语汇总表
成语 | 释义 | 出处/用法 |
断章取义 | 指不顾全篇内容,只截取其中一段来解释 | 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 |
断绝往来 | 彻底断绝联系 | 常用于人际关系或国家间关系 |
破釜沉舟 | 比喻下定决心,不顾一切地行动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节节败退 | 一步步后退,失败不断 | 多用于战争或竞争场景 |
不可分割 | 形容两者关系密切,无法分开 | 常用于情感、合作等方面 |
前途无量 | 比喻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| 多用于对年轻人的鼓励 |
心灰意冷 | 心情沮丧,失去希望 | 描述情绪低落的状态 |
独断专行 | 自作主张,不听取他人意见 | 多用于批评管理方式 |
判若两人 | 表示一个人前后性格或行为变化很大 | 用于描述人的转变 |
情断义绝 | 情感和道义都断绝 | 多用于描写感情破裂 |
三、结语
以上是部分带有“断”字的成语,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,能够准确传达特定的情感或状态。学习这些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,还能增强文化理解力。建议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留意,逐步掌握其用法和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