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哪里】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借助外力或他人的经验来解决自身的问题。这句话虽然常见,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出处。以下是对该成语来源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成语来源总结
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。原文如下:
> 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这句诗的意思是:别的山上的石头,可以用作琢磨玉器的工具。后人引申为:借助外在的力量或他人智慧,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或解决问题。
在古代,“攻玉”指的是雕刻玉器,是一种精细的手工技艺。而“他山之石”则指其他地方的石头,可能硬度更高,更适合用于打磨玉器。因此,这句话强调了借助外部资源的重要性。
二、相关背景信息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 |
| 原文 | 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 |
| 意思 | 借助外力或他人智慧来完善自己或解决问题 |
| 引申义 | 学习他人经验、借鉴他人方法 |
| 使用场景 | 用于鼓励学习、合作、借鉴等场合 |
三、文化影响与现代应用
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出现,在现代也广泛应用于教育、管理、科研等领域。例如:
- 教育领域:学生通过参考他人的学习方法或经验,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。
- 企业管理:企业借鉴其他公司的管理模式,优化自身运营。
- 科学研究:科学家通过研究前人的成果,推动新发现。
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中“兼容并蓄、博采众长”的智慧。
四、结语
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虽出自《诗经》,但其内涵深刻,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面对问题时,不应局限于自身视角,而应善于借鉴和吸收外部资源,以达到更好的结果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诗经》中的其他名句或成语出处,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