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抱关击柝的释义】“抱关击柝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。原意是指守门人和打更人的职责,后来引申为地位低微、从事琐碎事务的小吏或差役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份卑微、工作繁杂,缺乏社会地位和尊严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抱关击柝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 |
| 原意 | 守门人与打更人的职责 |
| 引申义 | 身份低微、从事琐碎事务的小吏或差役 |
| 使用场景 | 形容社会地位低下、工作繁杂的人 |
| 情感色彩 | 带有贬义,表达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或讽刺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抱关”指的是守城门的人,“击柝”则是夜间打更的梆子声。在古代,这些职位属于基层官吏,负责维护治安和秩序,但地位不高,收入也有限。因此,“抱关击柝”常用来比喻那些在社会底层辛勤工作的劳动者,他们虽然勤劳,却难以获得尊重。
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成语有时也被用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,或是对普通人命运的同情。例如,在一些历史小说或诗词中,作者会用“抱关击柝”来形容一个默默无闻、辛勤劳作却无人问津的人物形象。
三、使用示例
- 例句1:他出身贫寒,从小便过着抱关击柝的生活,直到晚年才略有起色。
- 例句2:在那个时代,许多读书人宁愿做抱关击柝的小吏,也不愿去参加科举考试。
四、相关词语对比
| 成语 | 含义 | 与“抱关击柝”的关系 |
| 庐山真面目 | 真实面貌 | 无直接关联 |
| 鹤立鸡群 | 才能出众 | 反义词,强调突出 |
| 狗仗人势 | 倚仗权势 | 有相似之处,均指地位低下者 |
| 金榜题名 | 科举成功 | 反义词,代表上升通道 |
五、结语
“抱关击柝”虽字面简单,但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,也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与思考。今天,我们仍可借此成语反思社会结构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。


